新时代,新矿业——“富油煤”项目调研有感
为了更好地开展“陕西省富油煤及伴生有益矿产资源赋存规律研究”项目,全方位收集富油煤有关的资料,采集矿井中最新鲜的样品,为项目研究提供最原始、最可靠的数据,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富油煤”研究项目组在陕北侏罗纪煤田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野外实地调研。自2018年11月9日至12月20日,累计完成30多个煤矿井的调研和井下煤样的采集工作。我们先后调研了东风煤矿、银河煤矿、金鸡滩煤矿、麻黄梁煤矿等。对于整个项目来说一个多月的调研不足为长,但却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奇和震撼,也刷新了以往对煤矿的传统认识。
1. 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
我们来到第一个调研的煤矿——东风煤矿,井上管理、布局科学、人性、精细。一进矿区映入眼帘的是花园式工场,办公楼、公寓楼、食堂、篮球场、生产楼等建筑坐落有序。矿区道路基本被硬化,十分平整、畅通、无扬尘。每个区域、楼房都有醒目的标志。在办公楼的两侧各有一个玻璃罩的煤块标本,玻璃上面详细介绍了煤矿的基本情况和煤质特征。环境优美、空气宜人,尤其是在办公楼的中间大厅更是有一个人工建造的室内“花园”,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种类繁多,在这里看不到一点北方冬天的影子。室内办公环境整洁、舒适,良好的办公环境可以让煤矿员工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当中。在陕北这种半干旱地区,空气干燥、水资源相对缺失,能够有如此好的办公环境,也着实令人佩服。整个矿区给人以崭新的形象,刷新了传统煤矿给人的印象。
2. 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
路过银河煤矿的生产区,一个工作人员指挥着进出的车辆,长长的拉煤车排成长龙,有条不紊,那专业的动作,真的可以和交警媲美。在大门口的调度室内,看到一排排的监控器,监控着生产区的每个角落,可以对整个区域了如指掌。现在的煤矿员工学历高、文化素质高、专业水平高,据介绍他们多数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知名学校。尤其是负责接待我们的总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为人热情好客,一边安排我们的技术人员姚征、李华兵下井采样;一边安排我和同事许婷收集煤矿相关的勘探、生产报告资料;同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填写我们需要的煤矿调查表,有纸质材料的提供纸质的,无纸质的提供电子的,给我们的调研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 安全意识强
常言道:安全是政府的高压线,是企业的生命线,是矿工的生命线,更是时时刻刻不可逾越的红线。现在的煤矿也是将安全提升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是在他们的办公室、学习室、培训室等桌子、墙上警示标志到处可见,安全规章制度人手一份;二是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作为煤矿企业井下作业才是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最危险的工作,时刻面临着各种生死危险,因此他们制定了严格的井下作业制度,并严格执行,每个矿工下井前都要经过长时间的、严格的安全作业培训。井上的强化培训、井下的严格执行、领导的严格管理,这些都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4. 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虚无缥缈,而是要扎根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惠及广大员工。新时期煤矿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职工工作积极性、创新力的竞争。因此,煤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充分依靠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而要想提高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工作责任感及企业归属感,就需要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把职工切身利益放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上。在我们调研的这些煤矿中,几乎都有职工的健身活动室、篮球场、羽毛球场。活动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跑步机、拉伸杆、原地脚蹬车、台球桌、象棋桌等,满足了不同员工的需求。还有文艺汇演厅,在大厅的墙上贴着历年的活动照片,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良好的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从而有利于企业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不断进行工作创新,推动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 巾帼不让须眉
新时代的女性们,正以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不屈精神,向社会证明着女人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更有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次实地调研的人员10余人,其中女生3人:谢青、许婷、黄薇,其中两位虽已为人母,但也为了工作、为了集体,牺牲陪伴年幼孩子的时间,出差工作一个多月。虽身为女生在煤矿调研中有诸多不便(几乎所有的煤矿规定不允许女生下矿井),但也积极主动做好每个矿区的调查记录、资料清单、调查小结、数据整理等,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同时在一些露天煤矿更是主动请缨,进行煤层采样,实地了解矿区煤层、煤质特征、煤矿生产流程等,为后期富油煤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次的煤矿调研收获颇多,不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而且对煤矿企业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到他们科学、人文、精细的管理制度,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较高的安全意识及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井下一线工人的辛苦以及他们扎身煤田、献身矿业的精神。自己虽为一名技术人员,自知不如他们吃苦耐劳、勤奋努力。通过此次调研,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奋努力,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积极为国家地质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此也感谢王双明院士、院领导和中心领导对我们“富油煤”项目的大力指导,和给予的建设性意见,也感谢此次调研煤矿的领导和员工给予的大力帮助,也希望我们的科研项目取得更多的、有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