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白水县 人文幸福年
编者按
“三秦地质”近期开辟了“回乡见闻”专栏,陆续刊登了部分优秀稿件,反响良好。家乡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城镇发展、交通建设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效,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家人朋友团聚的点滴温情,都让返乡归家的人感触良多。为了更加生动展示浓浓年味,殷殷乡情,带给大家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接下来几期小编将继续刊登其他相关优秀的文章,并同时附上音频文件,一起欣赏吧。
年是一幅春联,年是一串鞭炮,年是一盘饺子,年是一夜守岁,年是孩子的压岁钱,年是一颗游子的归心,年是一份父母的牵挂,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最浓厚的传承,年是“团圆”。
年是中国几亿人候鸟式的迁徙。从手摇式电话机到5G信号的移动电话,从绿皮火车到飞奔的高铁,让人“近乡情未怯”却早已脚踏故乡土。小时候一门心思要考上大学,走出小县城,去过城里人的生活;长大了在城里生活久了,只盼着过年回到小县城,过属于我儿时的年。好在路途并不遥远,从西安驱车两小时即可到达。
我的故乡白水县位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尤为适宜苹果种植,是全国最早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因境内白水河得名,历史悠久,素有“四圣故里”之美誉——仓颉造字开华夏文化之先河,杜康造酒始中华酿酒之滥觞,雷公造碗执中国陶瓷之牛耳,蔡伦造纸创世界文明之传承。

赶在大年三十晚饭前到了家,一家人美美的吃了小饺子。说起这个小饺子,也算是我们当地的特色。不同于其他饺子,小饺子的陷只有一种——白萝卜,或许有人觉得萝卜饺子没什么稀奇,然而在我心里它永远是世间最美味、最亲的饺子。小饺子皮只有两三岁小孩的手掌那么大,因此要把这么小的皮包着陷再捏出来花边,就看谁的手巧了。别小看这小饺子,它也曾是一种稀罕物,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或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过寿时我们才有的吃。因为个头儿只有不大一点,做起来确实有些麻烦,不论谁家准备都会请上邻家的四五个媳妇们来给帮忙,做上一天也就能做个十几箅子。包好饺子这才算完工一半,小饺子讲究的是用臊子伴着吃。把木耳、黄花菜、豆腐、白菜、猪肉等切成小丁,再用肉汤炖上个把小时,臊子就出锅了。能把小饺子包的巧,又能把臊子炖的香的人,得数我的外婆了。从小一边吃着外婆包的小饺子,一边跟着外婆学着包,到上初中时,我也能包出像模像样的小饺子了。时至今日,每每吃到小饺子,外婆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就浮现在眼前。晚饭过后,孩子们在院子里看其他孩子放烟花,小儿子第一次看见真正的烟花,很是开心。但想到要保护生态环境,为治污减霾贡献一份力量,我终究还是没有给他们哥俩买烟花……
初一一大早吃过早饭,老同学就约我一起出去玩。因为小儿子年纪太小,我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对于这里的人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一路上我们三个女同学特意坐在一辆车上有说有笑,几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儿坐在另一辆车上嬉闹玩耍,而爸爸们自然就是后勤部了。一行三辆车先是前往铁牛河水库,大冬天来自然不是玩水,而是听老同学说铁牛河现在有一处冰瀑很不错。心中对那里的景色本没有太多的期待,但当亲眼看到这小而壮观的冰瀑后我颇为惊讶,不想在这山的阴面竟有如此美景。说它小,因为就瀑布本身来说宽度高度都有限,说壮观,真的是景致伟岸,冰柱、冰锥、冰山各种形状琳琅满目。冰锥摇摇欲坠,儿子忍不住上前用舌头舔了舔;冰山如一汪清泉倾泻而出,却又在刹那间被时间冻结。见到此般美景,连我们这些大人都忍不住去冰瀑下玩耍。

从冰瀑出来一行人前往仓颉庙,仓颉庙是国内现存唯一集庙、墓、碑、书、柏五位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48棵古柏与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黄帝陵古柏群并称“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上回去仓颉庙还是高中那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过去这里只有仓颉庙,现在外围新修建了仓颉碑林,将仓颉所造之字都一一展现出来。家乡素有“清明祭皇帝,谷雨祭仓颉”一说,2016年起,延续了多年的谷雨祭祀仓颉活动升级为“谷雨祭祀仓颉典礼暨‘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近年来也不断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来宾到此谒墓祭祖、研学旅行。
天色渐晚,携三五好友欢聚一堂,畅饮杜康,话说当年。微醺过后,伴着皎洁的月光,一行人漫步回到家中。
白水这座小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孕育着伟大的仓颉精神,传承了杜康酿酒的工匠精神,凝聚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我愿更多的人认识她,却又不愿更多人认识她,只愿她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更多精彩内容看这里▼
回顾:回乡见闻 | 一碗羊汤
回顾:回乡见闻 | 年的味道
作者:侯娟,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热地质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