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扫码关注
简体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文化天地

回乡 | 传承“红军精神” 实施“乡村振兴”

来源:三秦地质 | 作者:安楚 | 时间:2019-02-26 | 阅读量:
字号:

  “三秦地质”近期开辟了“回乡见闻”专栏,陆续刊登了部分优秀稿件,反响良好。家乡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城镇发展、交通建设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效,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家人朋友团聚的点滴温情,都让返乡归家的人感触良多。为了更加生动展示浓浓年味,殷殷乡情,带给大家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接下来几期小编将继续刊登其他相关优秀的文章,并同时附上音频文件,一起欣赏吧。

  我的家乡,有着“青山绿水 蓝天红城”之称的河南新县,坐落于豫南大别山南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等主力红军,走出了许世友等349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留下了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为革命献出了吴焕先等5.5万红军儿女的宝贵生命。红军先烈们长期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世纪过去了,这种“红军精神”依旧引领着吾辈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指引下,河南省确定新县等18个示范县市(区),引领带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新县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新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与红色旅游资源;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走在全省前列;新县是“信阳毛尖”等特色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新县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更为重要是,35万苏区人民有着“红军精神”的坚强支撑,有着对“振兴乡村、振兴家乡”的必胜信念与勇气。

  傍晚的新县县城鸟瞰

  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家乡旧貌焕新颜!红城绿景交相辉映,特色产业快速聚集,文化旅游渐入佳境,涉外劳务享誉全国,城乡建设别具魅力,民生建设持续加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山绿了、水清了、鸟多了、马路宽了、房子敞亮了、村里干净了、农场多了、红色旅游兴起了、老百姓富足、安逸了、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了...

  滥砍滥伐、劈山建房被叫停,植树造林、生态修复,让大别山南麓这一豫南重要的生态涵养地重新绿了起来。

  沿淮河支流—潢河的造纸厂、化工厂的关停,河道治理、河畔绿化,让昔日臭气熏天的河流变成如今县城百姓休闲遛弯的好去处。

  山青了、水秀了,空气清新了,鸟儿自然就回来了。清晨在婉转动听的鸟叫声中醒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新农村建设、旧房改造、“村村通”工程与“厕所革命”彻底改变了村庄过去“脏、旧、乱、差”的面貌。砖瓦房变成了两三层小洋楼、村-村间有水泥路相连、村头有干净的公厕与休闲广场、公路边有垃圾池。

  在我家郑店村,村子前面是新县香菇与草莓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后头是志辉生态农场,种植绿色无污染的新鲜瓜果、蔬菜,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同时,也就近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新县是“信阳毛尖”的主要产区,其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全国。新县更被誉为“板栗之乡”、“银杏之乡”。绿茶、板栗种植等特色农业发展与信阳毛尖、生榨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提升了家乡的知名度,也切实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的“红旗飘飘”

  得益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革命历史遗迹的保留与修复,全国唯一留存下来的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在这里保存,这里不仅有中共中央鄂豫皖苏区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等多处活动纪念地,还有“生前尽忠、死后尽孝”富有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将军陵墓和戎马一生、战功显赫的郑维山将军骨灰撒放地将军石。全县共有6处国家级革命文物旧址、12处省级革命文物旧址和365处革命历史纪念地。新县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县”。每年接待旅游超过20万人次,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全县域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的带动与服务业的兴起,有力的促进了老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了,新县在2017年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老百姓生活富足起来了,医有所保、老有所依,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2018年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在全县各镇、各村,乡亲们盛装打扮,载歌载舞,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党和国家惠农、富农政策的感恩之情。

  ....

  我虽然远在他乡,不能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做出奉献,但看到“乡村振兴”带给家乡的巨大变化,内心倍感欣慰!我相信,有党的坚强领导与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正确引领,有革命先辈“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的有力支撑,勤劳智慧的家乡父老乡亲,定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途中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也必定会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豫南美丽乡村!

上一篇: 回乡 | 年的味道 【2019-03-01】
下一篇: 天河注水 福泽秦州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