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扫码关注
简体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文化天地

内蒙古阿拉善寻宝

来源:院地科处 | 作者:杨志东 | 时间:2025-10-10 | 阅读量:
字号:

        光铺洒在阿拉善的地平线时,我们已整装待发。车队碾过戈壁滩,时而陷入沙中,时而颠簸于砾石之上,发出碎石迸溅的脆响。人在车中,如豆在釜中,跳荡不已。
        这次勘查项目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因常年干旱、风沙肆虐,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加之这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项目团队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卫星遥感影像,从勘查区外围已知矿化点入手,了解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找矿标志。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技术应用,历经100多个日日夜夜,项目组成功实现脉石英矿和钨矿找矿突破。
        三小时车程后,抵达项目工区。队友们迫不及待摊开地质图,手指划过等高线,简单分工后带着地质锤、罗盘、放大镜,一个个散落在赤褐色山体上,如彩钉钉入大地。调查勘探如抽丝剥茧,紧张而有序。钨矿常与花岗岩类岩体密切相关,多产于高温热液石英脉中。在野外,项目组重点关注那些颜色发黑、密度较大、具半金属光泽的矿物团块,它们很可能是黑钨矿的集合体。发现疑似钨矿化时,便用地质锤敲取新鲜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矿物晶形、颜色和共生组合。最终项目组用钻头从地下深处取出一段岩芯,在篷布的钨灯下,那些看似普通的石头露出了真容——上面密布着的正是黝黑发亮的钨矿。此处的钨矿以黑钨矿为主,晶体粗大、金属光泽明显,显示出良好的工业品位。
        午餐是就着风沙的方便面,面饼在水中缓缓舒展,犹不肯屈服。匆匆饭罢继续工作,在开阔的戈壁滩上,几处宽大的探槽里大片大片石英脉裸露出来,在阳光下反射着纯净而透亮的光。石英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矿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寻找石英脉相对直观,它们常为乳白色或灰白色,具有典型的脉状构造,硬度大,棱角分明。通过地质填图追索其走向和倾向,测量脉体的厚度、产状和矿化特征。这里的石英脉呈现乳白色或半透明,质地坚硬,纯度较高,晶体完整,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队友们敲下一块,断面是贝壳状的,有一种冰凉的质感。
        暮色染红沙漠时,我们收获颇丰。返程车上载着新采集的岩石样本以及一本本物探数据,还有密密麻麻标注的地质图。窗外时时有骆驼闪过,打破这沙漠里的荒凉和寂寥。途经一片胡杨林,树叶如金如焰,枝桠戟指苍穹,“此物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可谓沙漠之魂也。”
        风沙终将抹去车辙,但抹不去钻探岩芯上的编号,更抹不去地质人用青春与阿拉善右旗签订的无声契约。阿拉善之行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归来后我写了小诗以记:黄沙飞万里,胡杨卧沧桑。跨漠逐日月,四海地质人。

没有上一篇了
下一篇: 以大地为画布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