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柔肩担重任 巾帼绽芳华——记陕西省地调院规划中心勘查成果集成研究团队
秦岭就像一个聚宝盆,源源不断地为三秦大地输送着矿产资源,见证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承载着无数地质人和地质团队的梦想和希望。来自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规划中心的勘查成果集成研究团队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这支勇当先锋、为国找矿的巾帼团队而言,今年已经是她们在这片土地上奔波的第5个年头了。
就是这样一座山脉,其蕴含的物质资源经过调查、勘查、开采等系列过程,从无人问津到万众瞩目,完美地向世人诠释着自己的魅力和价值,而地质调查就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地质工作者通过实地调查、采样、测量和研究地层、岩性、矿产资源等地质现象和特征,获取地质信息,查明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该团队负责人陈艳表示。
陈艳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在父母身上学到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秀品质,造就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从容面对困难的性格。选择地质,源自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有一次,陈艳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街头露天电影屏幕上看到,一群年轻的地质队员举着队旗,扛着工具,跋山涉水,四处寻找矿源。尽管脚下的路崎岖不平,但每发现一个新矿,就使他们忘记了困苦,相互间传送着喜讯。从那时起,陈艳便开始描绘起自己的地质生涯。团队技术负责人郑淑新和魏丽也同样如此,虽然她们来自五湖四海,毕业于不同地质高校,但是总有一段经历深深地刻在她们心底,激起她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敬意,她们有着相同的初心使命和共同愿望:为地质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在日复一日的野外作业和扎实工作中,她们从普通技术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行家里手,积淀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赢得了应有的肯定和赞誉,团队多名技术骨干先后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她们用脚踏实地的持续付出,使所承担的“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勘查成果集成及勘查工作部署研究”项目取得突出成果,不仅整理完成全省地勘基金项目相关技术资料2.4万余件,还建成地勘基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直报系统和项目成果数据库,实现全省地勘基金项目管理和成果资料管理信息化全覆盖,编制地勘基金项目分布图和新增矿产地分布图,优选煤、金、铜矿等23个勘查区块,为全省地勘基金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团队依托相关科技平台,以开放性课题为抓手,不断深化合作与交流,携手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董云鹏教授联合开展“陕西省凤县-太白Pb-Zn-Au矿集区成矿规律研究”课题研究,查明研究区构造变形与矿体三维结构关系,总结了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与成矿的时空规律,进一步延伸找矿工作链条,共同为陕西省找矿突破蓄势赋能。
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长时间在野外工作,甚至可能需要连续数周或数月进行野外作业。女性也不例外,不仅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扎实的地学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为她们前进的动力,也为她们迈向更远的未来注入了更加强大的力量。生命中她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工作中她们是地质工作者,生活中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在无数次平衡工作和家庭过程中,她们总是最大限度地把工作交给自己,把自己交给组织。
作为一支巾帼党员团队,她们怀揣着初心和使命,孜孜不倦地书写着自己的责任担当,追求着心中那份温柔和坚定的梦想,绽放着最美的芳华……几年来,在陈艳的带领下,中心多名女性职工义无反顾地奔赴野外一线,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为做好地质找矿工作贡献着巾帼力量。在她们眼里,自己只是众多地质工作者的一个缩影,身边和她们有着同样经历的优秀女同事不计其数。对她们来说,始终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肩负着陕西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重任,为陕西地质找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上光荣、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