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普地||地震的强度——地震的震级
地震震级(magnitude)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个量,为地震的基本参数,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振相的振幅来获取的。震级标度的方法有多种,以为常用。
里氏震级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州地震时,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依据,依次确定出震级与能量的关系。规定标准地震仪在震中距100km处所测得的水平向最大记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例如,水平向最大振幅为10mm(104μm)时,其对数值为4,则该地震的震级为4级。如最大振幅为1μm,则震级为0级,零级地震的能量为6.3*104J。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采用里氏震级作为地震的衡量单位。
地震释放的能量
地震的大小取决于,释放的能量越大,地震的震级越高。目前已知最强地震的里氏震级是9.5级,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0颗广岛型原子弹释放的能量。震级与释放能量的关系是对数关系。5级以上地震能造成破坏,3.5级以下的地震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为人为所感觉。
地震的破坏程度涉及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烈度等综合性因素的共同效果。如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某市发生5.8级地震,但因其震源浅,破坏力大,致使四层以上的楼房全部倒塌。而日本海沟经常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因其震源深,对地面上的破坏力并不大。
震级,能量释放和每年世界范围内地震次数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