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扫码关注
简体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地学科普

绚丽国石——寿山石

来源: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实验中心 | 作者:陈倩 康琴琴 | 时间:2024-05-15 | 阅读量:
字号:

  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已有至少1500年应用历史,发展至今沉淀出了底蕴深厚的寿山石文化,也因此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对“寿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寿山石的特征
  寿山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TiO2、K2O、Na2O,主要组成矿物为高岭石族矿物(包括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叶蜡石或伊利石等粘土矿物。
  寿山石的色彩斑斓、色界分明,通常呈白、红、粉、紫、黄、绿、棕、黑等。它丰富多样的色彩主要取决于矿物组成和色素离子,一些次生矿成因的寿山石颜色还会受到有机质的影响,如乌鸦皮田黄石的表皮就是因有机质浸染而呈灰黑色。
  寿山石一般呈蜡状光泽,部分质地优良者呈油脂光泽;同时,它硬度小,具有极致密的结构,因而韧度较高,非常适宜雕刻印章,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自古以来寿山石多被用来雕刻印章。
  寿山石的分类
  经过长年采掘及使用,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十分繁杂。因而,常见的寿山石分类方法也比较多样。
  按产地或矿洞命名,在福州的寿山石市场,过去多以产出地的地名或矿洞来命名寿山石,如坑头、高山、都成坑、善伯洞等。按产出状态命名,可将寿山石划分为田坑石(产于田地中)、水坑石(浸泡于水中)和山坑石(多产于山上)三大类。按地质成因命名,可将寿山石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类型,在寿山石市场中,原生矿型又称为“洞采”,而采掘于山坡或田中的次生矿型则称为“掘性”。按矿物组成命名,可将寿山石分为地开石类、叶蜡石类、伊利石类三大类,其中田坑石、水坑石均为地开石类,山坑石则三种类型均有。 
  寿山石的品种
  寿山石的品类众多,本文挑选在寿山石市场中最为常见,或有较高价值的品种进行介绍。
  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的水稻田中且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的珍品。俗话说“黄金万两易得,田黄一颗难求”。以田黄雕刻制作的玉玺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它又有“石帝”的美誉。自2012年以来,福州市政府出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初衷,封闭了许多寿山石矿坑,也不再允许田黄开采,并划出了田黄禁采保护区,这使得田黄更加稀少和珍贵。
  芙蓉石,属于山坑石的一个种类,产于寿山村南面的加良山矿脉。芙蓉石天生丽质,雍容华贵,似玉非玉,手感极佳。 它的开采始于明末清初,在清朝芙蓉石的价值仅次于田黄,雍正帝所用“壶中元”“和硕怡亲王宝”“膺天庆”等印玺就是芙蓉石所雕。
  桃花冻石,属于山坑类高山矿脉,微透明,颜色多为白、黄,带有细密的红点(由微晶赤铁矿组成),深浅大小不一,仿佛三月桃花散落在水上,由此而得名。高山桃花冻石质地极佳,产量稀少,是寿山石中市场价值较高的品种。
  旗降石,产于旗降山矿系,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它色泽丰富,以黄色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交相辉映。
  善伯石,属于山坑石的一个品类。矿区位于寿山村东南面的善伯山,与月尾峰相邻,与都成坑山隔溪相望,这里树木较多,景色秀美。善伯石的特征是色彩丰富、质如凝脂;按颜色可分为红善伯、白善伯、黄善伯等;按质地又分为老性善伯、新性善伯、善伯尾等。

上一篇: 奇妙的岩石微观世界 【2024-05-15】
下一篇: 藏在矿物世界中的“水”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