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工作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摸清青藏高原资源分布状况、厘清资源能源形成规律,高质量地完成“资源能源现状与远景评估”任务,2019年7月18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正式开启野外科考工作。
青藏苍茫未了情 初心不改担使命
自1999年以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青藏高原北部先后承担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9个和新疆地勘基金项目33个,先后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取得了一系列地质矿产调查成果,填补了青藏高原北缘基础地质调查的空白,为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依据,为矿产资源勘查、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提供地质基础支撑。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中获得的集体荣誉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参与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参与的“南疆地区找矿突破支撑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被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单位”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连续两年授予“先进单位”;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358’地质找矿先进集体”;培养了地质科技人才350余人,其中1名同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同志入选中国地质调查首批“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2名同志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3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最美地质队员”。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中获得的科技成果奖
2018年11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成功获批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第八任务“资源能源现状与远景评估”。该任务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
青藏科考进行时 勇担使命守初心
2019年7月18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正式开启野外科考工作。此次科考计划分为东西两线开展,共计9个科考点。
7月19日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兼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负责人洪增林在喀什召开科考队工作会议,审议了2019年度工作方案,并对此次青藏高原科考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和分工。
7月20日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沿314国道先后考察了奥依塔克白垩纪丹霞地貌、克州冰川遗迹、慕士塔格峰冰川地貌和唐盖河-新迭村(康西瓦)构造混杂岩带。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在奥依塔克考察白垩纪丹霞地貌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在奥依塔克考察研究白垩纪地层岩石组合特征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考察克州冰川遗迹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考察慕士塔格冰川地貌
7月21日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先后考察了红其拉甫冰川遗迹、与班公怒江缝合带闭合有关的白垩纪花岗岩、明铁盖地块结晶基底岩系-沙尔别列达坂岩群、达布达尔塔阿西磁铁矿和苏巴什磁铁矿。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考察红其拉甫冰川地貌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考察慕士塔格岩体中伟晶岩脉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考察苏巴什磁铁矿
7月22日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调研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调研,实地察看了大气化学观测系统、物候观测系统、水质多参数仪Hydrolab-DS5、涡度相关系统Cambell EC150等全方位环境参数观测设备。洪增林院长向研究站副站长谢营赠送了宣传资料。此次调研双方就帕米尔慕士塔格峰一带有关地质调查及环境研究、下一步开展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为后续更进一步加强合作,高质量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兼科考队负责人洪增林实地察看环境参数观测设备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参加全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对提升省地调院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老西藏精神”和“李四光精神”,不忘初心,切实担负起历史使命,高质量完成好科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