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恋——脚下有乾坤
书接上篇。陕北的山水到底是什么样?是不是充满豪情的西北风和蔓延无际的黄土高原?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踏上了去往陕北的路程。今天,就请大家继续跟随笔者一起“亲自”去看看豪情万丈的陕北景象吧。
正值盛夏,走出热闹喧嚣的都市,眼前被绿油油的植被所覆盖,一阵风吹来,漫山遍野的绿树迎风摇曳,形似波浪此起彼伏,从远处看让人心旷神怡。打开车窗,热浪扑面而来,这种感觉像极了热情好客的陕北汉子,用真诚炽热的眼神欢迎你;风声在耳畔掠过,更像是淳朴惯了的陕北人正用最直爽的语言表达着愿望,也许是表情较为木讷,也许是言语稍显笨拙,倒不如歌曲来的直接和热烈。那就索性打开信天游,在歌声和绿色中走向陕北的天地。
关中平原在身后渐渐远去,海拔随之升高,黄土塬也渐渐清晰。当山峦起伏,沟壑丛生的时候,丹霞出现了,红层出现了,陕北也到了。志丹的永宁丹霞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霞光红艳熠熠生辉。从近处看,斜纹肌理风尘交错,岁月痕迹清晰可辨。从远处看,外表在风尘搬运和水流剥蚀下形态斑驳却依然气势如虹,仿佛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百战归来,威风依旧,只是眼角多了些岁月的痕迹。

志丹永宁丹霞山
在陕北的天地里行走,多的是山,少的是河。也许是河水少的缘故,陕北的河水总被赋予一些独特的情感特质。有妩媚的,灵动的,如同路遥笔下的哭咽河,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去的延河,汩汩涓流,淙淙细水,斗折蛇行;也有刚猛的,蓬勃的,比如力拔千钧、一泻千里的黄河。这些都像极了陕北的女性们,在困苦面前隐忍,又在苦难中坚韧。很难想象,黄河从唐古拉山脉奔腾千里顺流而东,一路上很难遇到相当的对手,可就在到达黄土高原之后,黄河便在山脉之间曲折蜿蜒,在百折千回间流转,它们裹挟着泥沙向前奔去,终于在壶口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此所谓“千里黄河一壶收”。其势如万马奔腾滚滚向前,其声如人喊马嘶怒吼作响。看此情景,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为天上来水的黄河在诗人的笔下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像是长期受到压迫的人们在天地间呐喊,在时代的洪流中一往无前。站在壶口看着滚滚东去的黄河,心里想的肯定不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喟叹,而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歌声和旋律。从象征意义上说,黄河在此地用形势、用声音,用力量完成了自我救赎,也完成了精神蜕变,其爆发出的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也成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挣扎,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图腾。
如果有幸从沿黄公路上走一走,看一看大河在黄土高原间走过的痕迹,你也许会有另一番感受。俗话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在延川县境内,黄河以巨大的力量在这里冲刷出一个巨大S形痕迹,状如太极图的两条阴阳鱼,故名乾坤湾。此外,黄河又在清水湾形成一个巨大的环形痕迹,如同一个母亲张开双臂紧紧拥抱着大地。站在高处极目远眺,你会想象这壮阔的黄河正如一条巨大的蟠龙,拖着庞大的身躯游曳在大地上。阳光照耀在大河之上,泛起点点金光,恰似巨龙的龙鳞在涌动中影射出片片金光;风声夹杂着河水声呼呼作响,其声如同巨龙以矫健的姿态腾空跃起,在空中滞留之后又轻盈入水一般。看此情景,我真想张开双臂,微闭双眼,让风将自己带进这幅有着远山、微云、大河、蓝天、阳光的图画里。静静地感受山的沉静与厚重,感受河的涌动与力量,感受山与水的爱恋和交融。那就索性再放开些,让飞驰的思绪跟随河流在山间尽情的翻滚,尽情的歌唱。之后,你也许会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的天地里会隐藏着如此波涛汹涌的力量。


安塞腰鼓
思绪在飞,想象着快过年了,青年男女们身着盛装,戴着红绸,敲起锣鼓,扭动腰肢,在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尽情的跳着,欢笑着。从远处看,红的那么鲜艳,绿的那么青翠,舞的那么动人,唱的又那么撩人。不管黄土怎么飞扬,青年人的热情,山与水的爱恋在此刻得到释放,由近及远蔓延开来……
该回去了,山水在车窗外渐渐远去,绿树在眼帘间渐渐清晰,耳畔再次响起陕北的信天游:“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竿……”旋律悠扬又韵味悠长……